English

与《收租院》相关的话语分析

2000-07-12 来源:中华读书报 邱志杰 我有话说

“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是现代建筑艺术史上异常奇特的里程碑,一个混合着艺术学、政治学、社会学乃至于法学诸多价值意向的视觉人文个案。自二战中诞生以来伴随着时代的风雨烟云和自身的荣辱兴衰,已然走过了半个多世纪。”

读者千万不要以为我是个新纳粹分子,想要借着讨论建筑和考古的雅事偷偷为希姆莱招魂,上面这一段貌似雄辩的话其实是对一篇叫《重塑收租院》的文章的忠实模仿。人家的原话是这样的:

“大型群塑《收租院》是现代艺术史上异常奇特的里程碑,一个混合着艺术学、政治学、社会学乃至于法学诸多价值意向的视觉人文个案。自1965年诞生以来伴随着时代风雨烟云和自身的荣辱兴衰,已然走过了近半个世纪。”

作为“视觉人文个案”是不包含价值判断在内的,控诉纳粹暴行的《格尔尼卡》跟为纳粹歌功颂德的绘画所蕴含的什么什么学价值本来是一样多的。一个“视觉人文个案”的信息有多丰富,端赖披阅者的什么什么学功力之深浅,目光之犀利和想象思维之奔逸,海德格尔还不是从凡高画的一双破靴子就讲出了艺术的真理。这段叙述的腰眼是那个形容词“异常奇特”,因为是异常奇特的,所以正常的价值标准就得先搁一边儿去,所有惊讶的反应都对不起了,人家有言在先嘛。所以《收租院》就成了一部“异常奇特”的现代艺术史中的里程碑了,你服不服?!

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话语在另一处:

“《收租院》虽然诞生于某种说教和宣谕的全权命题,却本能地有效承诺了(包括局部的特定阶级在内的)人性的全称命题,从而也就自然使之寄寓了文化政治批判内涵。”

这里和“异常奇特”媲美的是“本能”这个词,这个词有几分“天生”和“遗传”的意思,它能够神秘地生效,类似于一种免疫力。比如这个词还可以这样造句:“某甲虽然感染了艾滋病毒,却本能地身体健壮,某乙虽然被阉割了,却本能地能够生儿育女。”同理,《收租院》虽然是一个在特定时代的政治工具,却仍不失为前卫的和具有世界水平的伟大艺术品,这里的不合正常逻辑之处,均因无法理解“本能”的异常奇特的神秘功能所致。“本能”之为用大矣,这个词太强大了,这是一切论证中最简洁最有力的论证,叫作强词夺理。

《收租院》雕塑的写实技法看上去比“文革”中后期那种强调英雄主义的正面气慨的“高大全”的形象要生动,但那种京剧“亮相”式的用符号化的动态刻画人物所导致的概念化的弊病已见端倪。由于它承载的叙述故事,表现阶级矛盾的使命,尤其由于它所依据的阶级划分性格分类原则是一种过于简化的阶级关系,所以这么多雕塑貌似人物众多,形象、年龄、性别都丰富,实则性格简单重复。它的结组群像的结构方式,来自中国民间各地东岳庙中描绘地狱酷刑的泥菩萨像传统,并且也继承了这一传统的明显弊病:在沿线性路线逐个浏览时各组的情节完整性与整组群像作为一个作品的整体气势之间存在着冲突。一组一百多人组成的雕像所应有的恢宏的史诗气质被“讲故事,说情节”的局部要求破坏。

在我看来无论Szeeman要把这么一些东西搬到卡塞尔文献展,还是蔡国强在威尼斯复制《收租院》也好,都是在往《收租院》脸上贴金,而究其实,是通过往《收租院》脸上贴金来往自己脸上贴金。但是《收租院》可以用来贴金这个秘密这回泄了,谁要在这里再分一杯羹,就得变个法子:捍卫《收租院》。有篇文章是这么说的:

“……虽然如此,如果揭掉它的时代标签,褪掉它的政治色彩,以一种历史的客观的态度来审视它,那么,《收租院》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仍占据有重要的位置。”

我生也愚钝,不知道怎么修炼才能从任何一个雕塑上揭去时代标签,褪掉政治色彩。而既然时代标签揭掉了,为什么这篇文章的标题又会叫做《收租院——时代的样板》呢?就我所受到的逻辑训练而言如果我想要“历史地审视”什么对象,这就表示我必须要把它放在具体的时代背景中来看看,训练我这么想的人说这叫作历史唯物主义,现在看来这一套会导致我无力褪去政治色彩,无法客观地审视《收租院》。可能是有人跟我一样感到这种说法太难成立,就决定干脆从另一个角度来吹捧《收租院》,说它好就好在有着褪不掉的政治色彩;它是中国现代艺术的唯一代表作,是世界艺术转向超级写实主义和波普艺术过程中独一无二的作品,还是“当今世界泛政治艺术或艺术政治化的先声”。

这一广告般的话语有几个知识性的谬误,不知道是讲理讲腻了还是因为不讲理的确有别的好处:超级写实主义的亲缘是照相写实主义,二者均强调冷漠地观察和记录客体,取貌遗神地刻画质感细节,绝不关心对象的内心活动,基至为此而偏激地抑制过于激烈的身体动态。而《收租院》雕塑以表现内心活动为追求,风格上介于写实与表现之间。既就写实水平而言也离“超级”甚远。把《收租院》与波普艺术沾亲是因为用了玻璃眼珠之类现成物,但中国雕塑的这一传统大可上述到千手观音像手里执的油灯、法铃、雨伞以及关公像的大刀,韦陀像的剑和护心镜之类,如果说韦陀也是波普艺术如何?

所以,这一元多元之辩才是与《收租院》相关的话语的真正关键:就让我退一万步,我承认《收租院》雕塑做得不错,可它也不是从多元格局中成长出来的风格。学语法的时候,我知道了“好”是一个比较级的概念。如果当时就只能这么做雕塑,没有别的可能性,我怎么知道它好不好?说《收租院》是雕塑的里程碑,就很像把天下的女子杀得只剩一个再来选美。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